@萧安
治国者,必须了解“民不聊生”的意思。
话说秦朝末年,广大农民无法忍受沉重的徭役和繁重的赋税,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,陈胜、吴广首先在大泽乡举起义旗。不久起义军打到陈地,大梁人张耳、陈余前来投军。陈胜根据陈余的建议,派大将武臣率领三千人马北渡黄河,向山西、河北进军。武臣是一个既会领兵打仗又很懂得民心的人。他决定首先扩充兵力,把河北邻近几个县有影响的人召集起来,对他们说:“秦国的残酷统治,弄得百姓家家无余财,户户无劳力,生活十分困苦,‘财匮力尽,民不聊生’,而且还订立苛刻的法令以维持他们的统治。现在我们要报仇雪恨,想杀敌报仇的,跟我们一起干!”武臣的政治宣传和鼓动得到当地百姓的响应,几千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几万人,连攻十几个城市,义军声势更加浩大,也对秦朝政权给予致命打击。
成语的典故出自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。纵观古今中外各朝各代的历史,朝代的衰亡总离不开“民不聊生”这个因素。所谓民不聊生,指的是人民生活困苦,三餐难继。民以食为天,当人民连裹腹都成了难题时,自然就生民怨,所有怨气归咎执政者的无能,接下来的“戏码”大抵就是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了。
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,说穿了就是经济问题,而经济问题的根源,可能就包括错误的政策、财富分配不均、贪官污吏、裙带关系等,凡这些现象都可以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末年轻易看到。
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出现政治危机,改朝换代的风云盘桓不去,除了与该国或地区政策上的失误有关之外,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恐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,物价飞涨的年代,人民却面对荷包缩水,失业率和通膨率飙升,经济增长率却下挫,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。
以台湾为例,三月总统选举,台湾人痛恨阿扁治国无方,贪污腐败,以巨大票数差距终结民进党政权,将国民党的马英九送入总统府。半年过去了,台湾经济未见改善,马英九的民意也因此直线下滑。平心而论,半年要将经济颓势转败为胜,的确有点强人所难,但台湾人的情绪也说明了经济对一个国家地区的重要性。
不久前,适逢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同学返乡度假,闲谈间聊起美国的经济情况,他直言美国人在通膨压力下,都感觉自己的收入减半,而负债也相对增加。只过了几个月,美国金融风暴恶化,美国总统选战已将种族、政治等议题摆边,两党候选人卯足全力辩论经济政策,可见经济议题乃重中之重。
回头看马来西亚吧,308大选余波荡漾,至今不见平息,反而更诡异。每逢大选,诸如种族课题、贪污课题、华教课题等都会被搬到台面,但唯独这次效应强大,终于导致从立国即执政至今的国阵政府几乎失去半壁江山。恶习难除,恶法昭彰固然令人气愤难平,但更大因素相信是国家当前的经济不景,已深深波及社会各个层面,人民开始感受到“民不聊生”,加上在野党也抓住这个现实,配合对的策略,终于创造了308的海啸。
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时,虽然饱受性丑闻缠身,但他的治国成就仍受到美国人的高度赞许,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经济政策奏效,为美国创造了相对前任老布什更好的经济好景。像克林顿这样的例子,比比皆是,能让人民吃饱穿暖的领袖,就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支持。
从历史经验看今日的马来西亚,国家的确有许多待解决的“病症”,其中诸如贪污、裙带关系等弊端更是让已经奄奄一息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。世界性经济危机刚开始席卷全球,国内经济也每况愈下,人民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,民怨更高,民不聊生恐怕会成为下一刻的真实写照,这对国家的政局是极为不利的。
国阵和民联至今仍在进行权力斗争,也无法看到两造提出更具体的经济救市方案,令人倍感担忧。际此风云骤变的年代,国阵和民联都必须明白,谁能够把马来西亚从经济风暴的风口救出来,谁就能成就治国大业,所以当务之急是放下终将导致两败俱伤的权争,转而拟定更有效的经济策略,争取民心吧!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